大力发展风电、水电等可再生能源 推进绿色转型 2021-06-09 16:14:22 作者: 来源:

   2009年以来,生态文明贵阳会议已连续举办四届,成为研讨、传播生态文明的知名品牌。2012生态文明贵阳会议的主题是“全球变局下的绿色转型和包容性增长”。以下是发言摘要。

  大力推动绿色转型

  全国政协副主席 李金华

  围绕本次会议的主题,我提四点建议:第一,推动绿色转型,实现绿色发展。经济的“绿色化”不是增长的负担,而是增长的引擎,应当大力推动绿色转型,发展绿色经济。要大力弘扬生态文明理念,推动形成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,使呵护地球家园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。第二,高度关注民生,实现协调发展。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,在发展经济的同时,更加强调以人为本,更加重视社会建设,更加关注民生问题。着力解决教育、就业、医疗、养老、住房等民生问题,让更多的人享受发展带来的成果。第三,推动公平正义,实现成果共享。“包容性增长”最核心的含义是公平合理地分享发展成果。应当不断消除公民参与经济发展、分享发展成果方面的障碍,让发展成果普惠大众尤其是弱势群体。第四,加强交流合作,实现发展共赢。在国际金融危机、气候变化、能源资源安全等严峻挑战面前,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自应对和独善其身,应当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,尊重各自可持续发展自主权,加强新兴产业合作尤其是加强节能减排、环保、新能源等领域的合作。

 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

  德国前总理 格哈特•施罗德

  只有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生态现代化,才能保障未来几代人的生活。我们只有树立共同承担的责任意识,才能有效应对全球化、城市化和气候变化的挑战。我们也应该从政治上达成共识: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并谨慎使用自然资源。

  高速发展对生态造成的严重后果,不仅体现在环境上,而且也对整个经济和社会造成严重影响。此时,欧洲和中国应该起带头作用,达成共同的策略。未来几年,中国应大力发展对风力、水力、太阳能的利用,这些技术将成为能源供应多样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  切实加强环境保护

  环境保护部部长 周生贤

  建设生态文明,应以把握自然规律、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,以人与自然、环境与经济、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,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,以建立可持续产业结构、生产方式、消费模式以及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着眼点,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、环境友好型社会。

  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,加强环境保护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措施。要把污染减排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硬抓手;切实发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的作用;优先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;加大对农村环境的保护力度;让重要生态系统休养生息,实行强制性保护;制订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指标体系。

  保护环境就是维护健康

  卫生部部长 陈 竺

  目前,人类社会已充分认识到保护环境、维护生态系统的安全就是维护人类自身的安全和健康。应大力推进卫生事业改革发展,提高人民健康水平,改善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行性,建立人人享有医疗卫生的服务制度,使之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  为维护人类自身的安全和健康,我们要保护生态环境,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;要控制环境污染,减少健康风险,加强重金属污染的综合治理和危险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;要发展循环经济,推广绿色消费,开发清洁能源,减少化石能源开采与使用。

  在绿色转型中实现科学发展

  贵州省委书记 赵克志

  对贵州这样一个工业化、城镇化相对滞后的省份来讲,必须把生态文明的理念、原则、目标等深刻融入坚持“加速发展、加快转型、推动跨越”的主基调和重点实施工业强省、城镇化带动战略,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全过程,在绿色转型与包容性增长中,努力走出一条破解资源环境制约难题、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新路子,实现经济效益、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提升。我们将牢固树立尊重自然、顺应自然、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,通过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;我们将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,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绿色转型。

  加快推进经济转型

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吴敬琏

  目前,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仍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决策。非绿色发展和增长,靠大量消耗和浪费资源为代价,仍然是许多地方主打的发展方式,但这是不可持续性的发展。

  如何成功转型,实现绿色发展?第一,在切实研究的基础上,通过讨论达成绿色发展共识;第二,要将主要靠资源投入实现经济增长或经济发展转变到靠效率上来,把“绿色转型”的认识贯彻到全部工作和生活中去;第三,要制定支持转型、支持绿色发展的政策,以及发展新兴产业,提升产业的政策。

  绿色发展需要绿色创新

 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胡鞍钢

  在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,生态文明建设不但是重点,更是难点,要将其深刻地融入经济、政治、文化、社会建设的各方面,更要全面贯彻和贯穿到四大建设的全过程之中。

  绿色发展需要绿色创新,这是一个人类最大规模的集体创新。国家是全社会绿色创新的引领者,地方成为绿色创新的实践者,企业成为绿色创新的主体,人民是绿色创新的强大动力。当十几亿中国人民一起行动起来,一起创新起来,我们就会使得绿色中国的梦想成真。

  大力发展绿色建筑

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 仇保兴

  中国要探索一种低碳生态的发展模式,应该从更新城市的发展方式开始。大型公共建筑改造,是生态发展模式转型的重要内容。大型工程建筑的单位能耗,比一般的民用建筑高5—10倍,其间存在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节能空间。未来,国家财政应加大投入,为这些大型公共建筑的改造提供补助。应该大力发展绿色建筑,推广绿色建筑示范区,推进绿色小城镇的建设。

  要提高土地的使用功能和利用效率,在关键环节采用关键技术,确保城市发展符合生态文明的要求。

  切实加强生态教育

  北京大学校长 周其凤

  生态教育是一项涵盖整个社会的系统工程,承担着提升公民的生态文明意识和责任感的神圣使命,它应该成为公众素质教育和全民终身教育必不可少的部分。大学应如何发挥自己的教育、科研、人才培养优势,从而提升大众参与程度?大学不仅要完成培养环保人才、承担环保科研课题的基本任务,更应该首先保证自身的发展模式是可持续、低碳节能的。此外,大学应努力创建跨学科的学术机制,将生态教育与科研实践紧密结合,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领导能力,工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
  增进有效监督和透明度

 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前主席 刘明康

  我们在实践中,不应当为了拉动经济增长,又去容忍高能耗、高污染的项目上马,再也不能为了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,平时不努力,年底临时抱佛脚,拉闸限电,导致企业无法正常运行。

  在实施细则和标准制定和完善方面,应当向市场进行明确的解释。因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是全社会的事情,只有发动群众,才能扎扎实实的增进我们有效的监督和增进透明度。

  建设范例新城

  联合国前副秘书长 安瓦尔•乔杜里

  范例新城是建筑和城市建设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方法,它将树立一个榜样以鼓励政府、企业和社会各界人士面向未来,共同努力建设更多的低碳城镇。范例新城标准核心内容包括零碳排放、零废弃物、可持续的环境、绿色规划与设计、绿色交通和枢纽等等。这些项目原则包括了构筑绿色城市全方位的要素,它们不仅规范了未来可持续人居环境的硬件设施,而且还通过构建生态文明和社区文化,引导居民和商业机构自觉形成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。

  信息来源:人民日报